均线对均线的助涨作用
学习过格兰威尔移动平均线八大法则的投资者,都知道移动平均线对股票价格走势的助涨 助跌作用。1250均线法则是从移动平均线格兰威尔八大法则的基础上,发展总结出来新的自成体系的均线实战理论,它与格氏法则有理论延续,所以格氏法则中的许多结论都在1250法则中有它对应的形态,除了前面介绍的1250均线系统各条移动平均线对股价走势的助涨助跌作用外,由于在1250法则中我们是由多条均线形成的均线组系统,相应的均线系统中各均线之间也有助涨助跌的现象出现,是指长期均线120日均线和250日均线对中短期20日均线的助涨助跌作用。
助涨作用在120日(250日)均线处于上涨或走平的状态时更加有用。首先我们看图例火箭股份(600879)在1999年至2000年4月间的1250均线系统走势,可以发现有两个明显的助涨点,一个在1999年11月时,20日均线趋近于120日均线受到助涨作用,股价向上运行,由于当时市场大势的不配合,股价走势并没有继续上扬。另一个点在2000年1月,20日均线受到120日均线的支撑,随后大势向好,股票价格走势在成交量的有效配合下大幅上涨。这两个点就是明显的均线之间的助涨点。
其他的例子还有许多,类似这样的20日均线受到大均线的助涨作用而产生的行情,在股票市场中常见,大家可以打开沪深股票市场中的股票走势图,会发现大量这样的走势形态,从中我们也就不难发现其蕴含的市场机会。
对于这种均线助涨的走势形态,不难发现它的形成机理,其实我们在前面介绍的20日均线与大均线的金叉穿越所形成的买点机会,就已经揭示了这样一种观点:“股价穿越大均线并不意味着未来趋势延续,20日均线的穿越才是趋势延续的确认”。实际上就是说:“股价好做价位骗线,而趋势骗线就难了许多”。实际上这种“均线反弹”是有效识别庄家主力骗线的好方法之一,有许多的技术分析人士也非常注意120日均线和250日均线的作用,注意将120日均线和250日均线设为技术止损的位置,所以有些庄家主力就有意将股价击破大均线的支撑,制造“空头陷阱”迫使技术盘止损离场,这样庄家主力就达到了清洗技术跟风盘的目的。但由1250均线系统法则中的均线反弹,我们可以清晰的看清其真实目的和操盘底线。所以我们采用1250法则中的“均线反弹”原理,即可以识别出主力的空头骗线又有获利的市场机会。
与上面讲述的助涨作用非常类似但完全反向的就是均线间的助跌作用,简单说明就是,120日均线和250日均线对20日均线有助跌作用。尤其是下降趋势非常明显的120日均线或250均线。20日线并没有穿越大均线,反而在近乎穿越的时侯,形成了均线之间的助跌现象,也就是250日均线反压20日均线向下运行,随后股票价格走势下跌。直到股价放量上涨,20均线有效穿越过120日均线和250日均线后,才宣告了股票价格走势由熊转牛了。这种均线反压的走势在股票市场中有许多,投资者可参看股票的具体走势图。
移动平均线反映了市场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成本,对判断股价趋势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投资者都懂得5日、10日均线上穿30日均线为金叉信号,下穿30日均线为死叉信号。同时,重要均线对股价有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作用。其实,利用均线极有利于捕捉处于启动初期的个股,寻觅个股的最佳买点。假如原先5、10、30日均线纠缠在一起,表明股价处于整理阶段,一旦向上发散(亦即向上“分家”),犹如蜘蛛吐丝编网,即使此时还未出现黄金交叉信号,亦表明股价正逐渐上行。
一些长期横盘整理的个股,各均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纠缠在一起,此时宜先观望。一旦均线开始向上“分家”,即可及时介入,如粤电力(0539)自去年9月开始回落,均线逐渐向下发散,今年1月开始在低位振荡整理,5、10、30日均线弯弯曲曲,方向不明显。3月21日股价开始盘出底部,均线逐渐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该股自此走上上升通道,至今已翻番。一般来说,在低位盘整的时间越长,一旦分家之后向上拓展的空间越广阔,松辽汽车(600715)去年年底以来在8元附近反复整理数个月时间,数条均线粘合在一起,3月21日均线逐渐“分家”,股价步入中期强势。
一些前期已出现一定涨幅、随后在高位缩量整理的个股,一旦均线重新向上分家,表明新一轮攻势即将展开,如江苏索普(600746)99年以来便长期走牛,今年4月以来在17元附近的平台整理,三均线粘合在一起,6月14日一根光头长阳线突破整理区,均线快速发散,短期升势迅猛。类似个股可关注浙江震元(0705),该股3月份有一轮快牛行情,随后便在高位反复整理,均线粘合,下档支撑力度强,投资者可密切关注均线何时分家。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均线亦是如此。假如股价快速上扬、均线发散后相距过大时,此时回落的风险加大,均线有重新接近的趋势,如目前山推股份(0680)均线相距过大,已不宜追高。有些个股短暂走强后很快回落,均线刚刚发散又重归粘合,这是一种假突破现象,操作中可借助成交量等指标筛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