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在魔山理论中的地位,从来就是辅助性的,它不能作为直接决策的依据,很多人认为我们有意冷落成交量指标,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魔山理论追求的是投机的效率,如果成交量的指标可以提高我们的投机效率,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放在我们的工具箱里呢?相反如果它不能给我们带来效率我们又何必应用它呢?
请看,这是成交量的表现,价格在跌到1311点时的表现,在它的前一日,成交和价格创出了新的低点,次日价格继续创新低的时候,成交却有所回升,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根据它来判断大盘出现了转折呢?如果这个特征代表了大盘的一个主要转折特征,那么请看图二却给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表述,这里价格创了新低成交并没有回升。相反当价格继续 向上的时候成交却进一步萎缩,直到价格穿越了传统形态W底的颈线,成交才出现快速放大。
成交量具有先天的滞后性,不要相信量在价先的聒噪。必须明确一点,成交量是价格的“衍生物”,市场资金是对价格的追捧——竞买或者竞卖形成了价格的波动,而不是对成交量的追捧,因此,成交量首要的功效在于甄别市场的容量,和市场的流动性。除此以外,它对一些拐点的有效性的验证存在一些功效,但是这种功效到底有多大,我们还不能从根本上加以确定。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欣喜地看到了一些事实,这些事实带给了我们一些线索,但是乐观前面要加上谨慎二字。
在一个拐点出现的时候,那么这个拐点的基准日,倾向于成交量萎缩。我们通过对10年来一些重要的大盘的转折点的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屡屡出现,其概率在80%以上。
这种情况说明当拐点降临的时候,市场人气是极端低迷的,市场中大多数的人心怀绞痛,他们在这个时刻对市场形成了一致性的看法,这种悲观情绪在肆意的蔓延,在不断地打击着每一个参与者,而这些参与者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被动性“拒绝交易”,这就是成交低迷的原因。但是一旦市场出现了转机,人们的眼球就会立刻被吸引过来。没有准备的人会吃惊,会关注,会等等看。经验丰富的人,会立刻介入,而职业交易人则会全仓而动。这样价格便会持续上升,直到观望的人介入全仓者退出,而留在图表上的则是放大的成交量和远离拐点的价格。
股价随着成交量的递增而上涨为市场行情的正常特性,此种量增价涨关系表示股价将继续上升。
在一波涨势中,股价随着递增的成交量上涨,突破前一波的高峰,创下新高后继续上涨,然而此波段股价上涨的整个成交量水准却低于前一波段,股价突破创新高,量能却没能创出新的水准,则此波段股价涨势令人怀疑,可能是股价趋势潜在的反转信号。
股价随着成交量的递减回升,即股价上涨、成交量却逐渐萎缩。成交量是股价上涨的原动力,原动力不足是股价趋势潜在的反转信号。
有时股价随着缓慢递增的成交量逐渐上涨,渐渐的走势突然成为垂直上升的喷发行情,成交量急剧增加,股价暴涨。紧随着此波走势,继之而来的是成交量大幅萎缩,同时股价急速下跌。这种现象表明涨势已到末期,上升乏力,走势力竭,显示出趋势反转的迹象。反转的力度将视前一波股价上涨幅度的大小及成交量扩大的程度而定。
长期下跌形成谷底之后股价回升,成交量并没有因股价上涨而递增,股价上涨欲振乏力,然后再度跌落至先前谷底附近或高于谷底。当第二谷底的成交量低于第一谷底时,是股价上涨的信号。
股价下跌,向下跌破股价形态趋势线或移动平均线,同时出现较大的成交量,此是股价下跌的信号,表明趋势反转,形成空头市场。
股价下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出现恐慌性卖盘,随着日益扩大的成交量,股价大幅下跌,继恐慌性卖出之后,预期股价可能上涨。恐慌性卖出所创的低价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跌破,恐慌性抛盘大量卖出之后,往往是空头的结束。
大盘持续上涨很久,出现急剧增加的成交量,而股价却是上涨乏力,在高位盘旋,无法再大幅上涨,显示股价在高位大幅震荡,卖压沉重,从而形成股价下跌的因素。股价连续下跌之后,在低位出现较大的成交量,股价却没有进一步下跌,价格仅小幅变动,此是进货的信号。
如果没有成交量的确认,价格形态将是虚的,其可靠性也差一些。
一般说来,量是价的先行者。当成交量增加时,股价迟早会跟上来的,股价上涨而成交量不增时,股价迟早会掉下来。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可以说“股价是虚的而只有量才是真实的。 ”
时间在进行行情判断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已经形成的趋势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发生根本改变的,中途出现的反向波动对原来的趋势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一个形成了的趋势不可能永远不变,经过了一定的时间之后,会出现新的趋势。循环周期理论着重关心的就是时间因素,它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空间是价格的一个方面,它指的是价格波动能够达到的极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