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实际的解套操作中,常常存在着一种投资误区:就是用空仓的资金去摊平被套的股票,降低套牢成本,等待大势好转时,再乘机保本卖出,这种方法虽然也算是一种解套方式,但其中却存有弊端。如果投资者被套的股票基本面情况较差,或不属于当前行情的热点,那么,即使大势好转,这类股票的涨幅也相当滞后。相对于自己后期投入的资金而言,就是一种资金上的浪费。
如果假设投资者手中被套的股票就是赵国,而空仓的资金就是齐国的话,对投资者来说,最佳的选择并不是出兵赵国(即摊平原来被套的股票),而是选择更加有涨升潜力的个股买入(即相当于出兵魏国)。
因为,投资者的解套操作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依此降低被套成本。所以,投资者的空仓资金就应该用于更有涨升潜力的当前热点行情中,而不能限制自己一定要摊平以前的被套个股。那种将空仓资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原来被套的股票中的投资方式,等于是放弃了选股的机会,是一种非常僵化的投资方式,而且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同时,也增加了投资者解套的难度。
因此,投资者实施解套操作时,要开拓视野,放弃不合理的惯性思维。在经历了漫长的熊市调整以后,不要将宝贵的空仓资金用于摊平失去活力的被套股票,而是要将资金用在刀刃上,选择当前行情的热门板块或龙头类个股。投资者只要在这类个股的炒作中获取了丰厚利润,就等于是降低了被套股票的损失,也就等于是在为被套的股票解套。
股票除权前后操作策略
一、除权前机构的操作策略和投资人的应对策略
1、股票除权前,如果这时大盘处于一波主升浪行情中或大盘从阶段性底部开始反转上升时,则会产生抢权行情,股价涨升幅度高于大盘的涨幅,成交量明显放大。此时,机构会小批量出货,迫使抢权人卖掉手中部分筹码。股价维持高位整理态势,以减轻除权后填权的压力,为除权后展开填权行情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投资人来讲,如果该股票业绩优良,成长性好,大比例含权,则要持股不动,以迎接除权后开始的填权行情,获取最大利润。
2、当机构完成建仓,控盘后开始拉升股价时,遇大盘从某一高点开始较深回落,机构通常采用高抛低吸的方式,使股价大涨小回,这样既可以保持手中的筹码比例,为除权后填权做准备,又可摊低成本,减轻风险。对投资人来讲,应注意研判大势走向,机构的控盘实力及该股的潜质,决定取舍。
二、除权后机构的操作策略和投资人的应对策略
1、当股票除权日处于大盘上升阶段时,机构必然会利用大势的向好发展做出股票的填权行情。机构会在除权日先做出小幅填权行情,在以后的一个星期内高抛低吸,消化前期获利较大筹码,保持股价小幅波动,阴阳交错,吸足筹码后,即发动大幅上升的填权行情。操盘手法为Ⅲ浪上升结构,Ⅰ浪填去除权缺口1/4处,然后以阴阳交错之横盘来做调整,或以小阴小阳3-5日之缓跌方式完成调整。机构此时逢低吸纳,维持股价小幅波动,以吸引跟风盘。随后展开最为猛烈的上升Ⅱ浪,填去除权缺口50%-70%处,机构在拉升中开始出货,随后股价开始1-3日的回落,跌回缺口1/2处,是否填满权或再创新高,则取决于此时大盘的动向和该股票的业绩未来是否能大幅增长。若大盘有变,则机构会在平顶以震荡方式派发所有筹码,日后该股票会随大盘波动,不会有突出表现。若该公司还有后续利好题材,则机构会采用高抛低吸方式,维持手中部分筹码。作为投资人可密切关注大盘的向上走势、股票的潜质及涨升的幅度。
2、股票除权日。大盘处于阶段性顶部开始回落时,股票极有可能走出一段贴权行情。机构通常会高抛低吸,多重筑底,维持箱形震荡,以摊低成本,寻求突破时机。当大盘反转上升时,机构开始在箱顶附近吸货维持箱顶横盘5-10日,吸引跟风盘,然后在箱顶放量突破,快速拉升于大盘阶段见顶或填满权后出掉所有筹码。投资人在股票除权日应根据大盘走势、股票的优差来决定取舍。若股票除权前后,大盘正从前一阶段的高点回落。则投资人应在除权日寻求高点出货,至少应坚决卖掉原有的股数,留下送股然后做高抛低吸,摊低成本,寻求解套机会,并于大盘反转上升时,股价在箱顶横盘几日,放量突破箱顶时大胆跟入直至该股填满权后横盘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