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1986年以前的香港证券市场 香港证券交易的历史,可追溯到1866年,但直至1891年香港经纪协会设立,香港才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股票市场。1969年至1972年间,香港设立了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九龙证券交易所,加上原来的香港证券交易所,形成了四间交易所鼎足而立的局面。在1972年至1973年短短的2年间,香港有119家公司上市,1973年底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96家。1980年7月7日四间交易所合并而成香港联合交易所。四间交易所于1986年3月27日收市后全部停业,全部业务转移至联交所。
1986年-2000年的香港市场1986年,香港市场开始了其崭新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阶段。中国对香港前途的保障,增强了投资者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公司盈利和房地产价格回升,香港市场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交易品种多元化,市场参与者日益国际化,交易手段不断完善,证券市场进入了长期繁荣的牛市。
2000年以后的香港证券市场香港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2000年以来的香港证券市场,正在成长为一个全球化的证券市场。 香港证券市场的构成香港市场就其交易品种来说,包括股票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
香港证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股票市场,并有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之分。截至2000年底,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合计的市值达到48620亿港元,在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中排行第11位,在亚洲地区排行第二。
香港市场的衍生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股票指数类衍生产品、股票衍生工具、外汇衍生工具产品、利率衍生工具产品、认股权证等五大类。
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几乎都是开放式基金,对于投资者来说,随时可以把资金拿回来,变现性好,对于海外投资者尤其具有吸引力。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划分,香港的债券市场目前分为港元债券市场和在香港发行及买卖的外币债券市场两大类。其中港元债券市场以外汇基金债券、债券发行计划债券,外币债券市场中以龙债券最具代表性。
香港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含创业板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截至2000年底,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达到790家,合计的市值达到48620亿港元。
香港主板市场概况一、按市场概念分类这里将股票按市场流行的观点划分为蓝筹股、红筹股、国企股、庄家股等几类。
蓝筹股蓝筹股(Blue Chip),是指恒生指数成份股。这类股份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业代表性、流通量高、财务状况良好、盈利稳定及派息固定。目前,蓝筹股的固定数目是33只。由于这类个股的盈利能力强,大多属于基金偏爱个股(即基金长期持有或加码买入的股票),因此较少人为因素(如庄家活动)影响,股价相对稳定,适合作中长线投资。
红筹股红筹股(Red Chip)泛指由中资企业直接控制,或35%的股份由中资企业控制的公司。其主要特点是有注资及重组概念,因这些公司的母公司在内地大多资产雄厚。目前,香港的红筹股超过60只,其中有47只被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选定为恒生中资企业指数(即红筹指数)成分股,以反映红筹股的整体趋势。
国企股(H股)国企股是指经中国证监会审批后,获准来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截至目前,国企股的数目已达54只。
庄家股庄家股,是指由大户控制供求情况的股票。由于庄家多数拥有内幕资料或较熟悉这些个股近况,加上拥有巨额资金并持有大量筹码,因此有条件左右股价走势。
创业板简介创业板市场于1999年第四季推出,到2002年2月已经有116家上市公司。创业板市场对上市公司没有行业类别及公司规模的限制,且不设盈利要求,也不须像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一样必须具备三年业务记录,只须显示公司有两年的活跃记录,因此不少具有发展潜力但发展历史较短的公司会通过创业板申请上市交易。
认股权证根据香港公司条例规定,为了保障上市公司现有股东的权益,公司在发行股票时,必须给予原公司股东一项优先认股权,原公司股东有权优先购买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同时还考虑到公司未来控股权益的变化,公司在发行认股权证时,必须按持股比例优先派发给公司原股东。股东日后可在二级市场上将认股权证抛售,购入者便拥有认购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