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又称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股市上所有股票价格的下跌,从而给股票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在虚假陈述案件中,投资者在受到虚假陈述行为侵权的同时,也可能遭受到其他风险。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下称《1·9规定》)第19条规定:"被告举证证明原告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四)损失或者部分损失是由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等其他因素所导致"。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本条规定的核心部分在于由被告即虚假陈述行为人承担系统风险存在的举证责任。被告如以证券市场存在系统风险进行抗辩,就要承担严格的举证责任,其首先应当举证造成系统风险发生的事由存在,再举证是因该事由导致了投资者的损失。
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的构成,投资者的损失是否由证券市场系统风险或其他因素导致,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如何度量,证券市场系统风险造成原告的损失如何剔除,都是司法实践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任凭被告假以"证券市场系统风险"提出抗辩,则证券维权无从谈起。
诚然,证券市场系统风险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因素起主要作用。2003年初,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九条")更是强调"要加强法制和诚信建设,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水平,并要通过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努力提高市场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降低市场系统风险,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这也表明,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引发的诚信危机恰恰是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的最主要因素。
虽然,《1·9规定》第19条第4项并未规定以指数作为衡量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的标准,即对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如何度量,最高人民法院没有作出规定。一般来说,证券市场系统风险是可以用指数来体现的,但必须以证券市场股票全流通为前提。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所独具的中国特色,有占总股本2/3的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证券交易所在编制指数时,将非流通股也计入指数权重,导致指数失真。目前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各自编制的几大指数在走势上也有差异,究竟哪一个指数更能代表整个证券市场,长期以来没有定论。既然要体现的是全国统一的证券市场及其系统风险,就不能用某地的某一种指数来度量。因此,在权威机构未编制出更加科学合理并符合客观真实的全国统一的指数体系之前,用任何一种证券交易指数度量证券市场系统风险,都是不准确的。
在虚假陈述行为人承担严格举证责任基础上,并且有了客观真实体现证券市场的指数体系后,才能正确剔除证券市场系统风险中其他因素造成的投资者损失。具体操作中,还要根据有权机关的权威认定,并结合各种因素不同作用的来科学区分。
在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中,依法认定投资者损失与虚假陈述之间有因果关系,有利于净化证券市场,有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用某一指数简单加减乘除,以所谓的证券市场系统风险来认定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不仅没有法律依据,而且对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也是十分有害的。
观点一:市场不用暴跌的方式将很难达到充分洗盘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2006年的行情是个不一般的行情,是一个寄托着千万股民转折意义的行情。正是在这种预期下,市场资金才一下子多了起来,开户的老百姓才一下子多了起来,人们才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投向这个曾经坑过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市场。80多点的当头一棒让很多新进来的人统统晕菜,即使经历过多年熊市的老股民也汗毛直立。行情到此结束了吗?笔者认为,指数不可能一蹴而就,连续大涨的市场急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洗盘,这样才能给市场未来的涨升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市场前期走势过于坚挺,指数盘中调整根本不解痛痒,机构根本拿不到理想价位的筹码,只能通过拉高的方式来取得筹码,但是指数连续突破数个重要心理关口后使得很多机构出手开始拮据起来。同时,手中大量的获利筹码也急需寻找出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机构向上做开始手软的时候,就干脆下狠手往下做,只有往下做,狠一些、逼真一些才能拿到便宜的筹码,所以往下做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往上做!那么为什么笔者认为机构会铁了心的往上做呢?是吃了迷魂药还是喝了迷魂汤了呢?
观点二:A股市场的非市场性因素将“要求”股指不得不走好;
其实机构既没有吃迷魂药也没有喝谁的迷魂汤,机构做多具有很强的政治因素在里面。诚然,A股市场虽为市场,却有很多非市场性的东西存在,这与我们的国情和市场所处的阶段有着必然的联系。现在场外有超过两千家公司等着入市融资,其中仅大型的国企航母级公司就有数十家,即使它们入市的条件不够也要“特事特办”丝毫不能懈怠。如果再回到2005年以前的熊市行情,这些股票谁都甭想进来,而且市场甚至连命都保不住!管理层明白这一点,央府可以在市场关键时刻“命令”基金不准做空,同样在市场终于起色之时更要保护好这得来不易的时机。没有一个好的市场环境,没有一个稳定的市场信心,什么都甭想!什么都甭做!所以股市到底在为谁服务自然也就不言自明了!
观点三:小心机构榨取散户手中本来就不多的价值型筹码;
机构是市场行情的主导力量,而价值投资一向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唯一准绳。通过收集大量的机构研报可以发现,基金经理对执行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还是相当严格的。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的数学统计模型分析得来的研究报告决定着基金经理的投资方向。研究报告的地位被推升到了资本市场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到了众多机构的认同。当然,价值投资不是“只买不卖”的简单行为,理念成熟的QFII深谙此理。价值投资的动态操作是当前市场机构们普遍采用的方式,这在西方成熟的市场中尚且如此,在我们这儿就更不在话下了。
不可否认的是散户和部分中小机构手中也会有大量的价值型筹码,在市场做多预期强烈的氛围下没人会轻易抛出,机构自然也就很难拿到手,即使拿到手也会比较昂贵。所以选择在超常规的市场进行超常规的洗盘是机构榨取散户手中价值型筹码的不败法则!
没错,要洗就得狠一点!
观点四:个别踏空机构向市场放“空风”用心险恶;
机构入市的步伐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尤其是一些QFII,在受到准入条件限制的时候,很难在一些理想的时机进入市场。所以一些因为各种原因而踏空的机构会在指数处于一定阶段的时候拼命喊空。这是国际资本巨鳄常用的伎俩,最出名的投机家索罗斯在97年与泰国政府进行“市场搏击”阻击泰铢、袭击泰国股市的时候就猛吹“空风”获取大量的低价筹码……
而今,在A股市场欲摆脱多年熊市轨迹的最后时刻,有人跳出来极力喊空,满世界“乱喷”自然有其它的“小算盘”要打。而散户的视听现在已经被完全统治了,所以指数大幅调整后,散户的这个“亏”也就吃定了!
观点五:2500点的观点仍然没变!
如果想参与全球经济最快速地区的获利成长,就必须投资新兴国家。
为何要投资新兴国家股市?答案就是成长。尽管新兴国家股市短期波动大,但是由于其长期成长动能远比已开发国家为强,因此长期投资新兴国家的报酬收益也较高。
笔者前期曾经说过,中国经济将连续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虽然股市由于制度原因错过了最好的几年,但是在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后,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购并重组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所以股指不会永远活在1000--1500点的牢笼里。笔者认为,指数在1450点--1700点之间会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调整,在经过几次痛苦的磨难之后将昂首迈向新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