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权分置的改革中,投资者对大股东增持计划也屡见不鲜了,而这些大股东增持行为大多是为了稳定股价。现在全流通时代已经来临,大股东会增持吗?难道只会为了稳定股价吗?
根据我长时间的海外实战研究,结合一些海外实战案例对大股东的增持行为作一个剖析。
大股东分为财务性投资者和产业性投资者。财务性投资者主要是按照定价模型进行上市公司估值,如果股价超跌或上市公司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财务性投资者就会进行增持,在海外主要是一些大投行和基金。
例如,全球最大共同基金富达投资的母公司富达管理和研究公司对百度的A级股票进行增持,持有百度12%的A股股票,一跃成为百度市场上流通A股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富达增持百度,一定程度上是基于海外基金公司对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前景的判断,以及对百度搜索引擎和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的认可。此外,产业性投资者可能基于今后的并购和产业协作进行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增持。
例如,2006年初盛大股价开始持续低迷,而著名的电信设备供应商思科突然“现身”,增持盛大股票,持股比例达到9.7%,成为盛大第二大股东。受此消息影响,盛大股价在第二天的交易中出现近期难得一见的高开,收盘时上涨了56美分,收于15.8美元,涨幅为3.7%。
SUNDAY主要股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每股0.64港元的价格增持3500万股SUN-DAY,涉及金额2240万港元。华为在此次增持后,其持股量由电盈提出全面收购前的8.02%增至9.91%,从而由SUNDAY第三大股东变成第二大股东。
此外,也有些增持行为是假象,有些财务性投资者会利用消息面增持拉高股价,然后减持获利。也有些产业性投资者先增持,而后放出并购消息,当股价炒高后套现。所以对于假增持实炒作,投资者要有清醒的认识。
处于熊末牛初的底部区域里,技术研究对股票投资的指导作用减弱,通常意义的突破与止损都容易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投资损失。因而,基本面分析应成为指导股票投资的主要方法。
这里我们针对个股进行价值分析如下:
价值分析已经被国外成熟市场证明是最好的股票投资分析方法,其次是技术与心理学,后两者都与博弈有关。目前,主流的价值分析理论方法是股利折现法,通常采用的分析因素是:市盈率、成长曲线、战略要素等。
一、市盈率
作为一个传统指标,它是投资者对股票进行估值的主要指标之一,在价值分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指标是一种静态指标,投资者应当动态地使用。
首先,对于行业不同,静态市盈率的定位是不同的。通俗地说,对于传统行业,市场给予较低的市盈率定位,对于新兴行业,市场给予较高定位。初步统计,现在市场钢铁行业市盈率在5倍左右,石化行业7倍,资源类10倍,药业27倍,水公共事业20倍,旅游20倍,银行15倍,制造10倍,传媒31倍。可见同处于大盘底部,对于不同的行业市盈率定位差别较大(以上数据是不完全统计,存在系统性的对价方案未明朗因素的影响)。其次,根据行业成长性的不同,动态市盈率的变化速率是不同的。高科技行业的动态市盈率变速最大,而公共事业的动态市盈率变速最为稳定,传统制造行业变速较为平缓。据抽样统计,2005年初,医药龙头个股的动态市盈率在25倍左右,现在已经下降到20倍附近;而以水务公司为例,年初其平均市盈率为22.14倍,现在已经降到21倍。可见高成长板块具有较高的市盈率变速,公共事业板块具有稳定的市盈率变速,可以预测,成长性低的传统行业其变速是平缓的。一般来说,面对大众消费的行业具有长久的发展,尤其是消费升级给投资者带来重大的机会。结合我国市场,现在医药、绿色食品、旅游、网络通讯、公共资源、个性服饰已经成为消费升级概念的代表行业。
二、成长曲线
成长因素是上世纪90年代国际证券市场上最具魅力的投资依据,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及业绩增长的跳跃性。美国NASDAQ市场高科技板快是成长曲线分析法的代表。上市公司的成长曲线分析是最草根的研究方法,也是行业、个股基本面分析的基础。分析过程中要抓住三个要点:(1)成长基数要稍高;(2)成长要可持续,最好是爆炸式成长,兼顾整体行业的成长性,给个股成长提供可靠的行业背景;(3)成长概念包括高成长与复苏成长。结合目前市场,笔者认为绿色、环保类产品、医药具有复苏成长概念;物流行业、公共资源、公共事业类正处于高成长阶段,其中旅游、网络通讯处于爆炸式成长阶段。市场中铁龙物流、丽江旅游、东方明珠都具有各自的独特行业背景。
三、战略要素
对于一个处于转折期的新市场,战略要素对价值分析意义很大。战略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垄断,(2)资源垄断,(3)品牌,(4)价值重估,(5)重组。资源垄断已经造就了大批的牛股,最有代表性的是油类能源垄断;美国微软、辉瑞制药是典型的技术垄断股代表;品牌也是一种极具垄断意义的无形价值,无形价值重估为巴菲特所推崇。例如海信电器的品牌重估价值。价值重估,目前国内市场最流行的是房地产价值重估,前期商业板块整体活跃就起源于地产重估,同时也包括连锁概念的品牌重估。G综超是其中的代表。
当前市场,金融行业最具大并购意向,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个股值得关注,已有外资入股的公司有浦发银行、深发展等。另外零售业也具备了大并购基础,商业板快也值得中线关注。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当投资者选择了大底部区域的证券投资,就必然存在了技术和心理的博弈。这种博弈,要求投资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投资心态,以价值分析法介入价值低估的个股后,以中线思路持有,不为技术震荡所迷惑,必将获取由上市公司高成长带来的投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