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线,有的书中称之为穿头破脚、吞并线或者包线,是见底信号中最常见的,很多个股的底部反转都是从这种形态开始的,所以研究好抱线,有助于底部信号的把握,提高胜算率。抱线的形态和上次我们讲过的孕线的形态正好是相反的。它也是有两根K线组成,左边的K线是阴线,右边的K线是阳线,但是右边的K线完全包住了左边的K线(包括影线),是一种低开高走的形态,一般伴随着成交量。
抱线一般是这样形成的,大盘经过长时间的下跌之后,突然有一天,股价跳空低开,空方的力量非常凶猛,但是股价在低开后并没有继续下探而是出现了快速的上涨,并一举吞没了前面的K线,形态上好像这根阳线完全包住了前面的K线一样。形同一个人抱着一个孩子,是一种典型的见底信号。它经常出现在下跌末端,但有时也出现在整理形态快结束的时候。出现在下跌末端往往预示着空方力量的衰竭,如果出现在整理形态的末端,往往意味着最后一次洗盘。
根据对抱线的研究,笔者认为,标准的抱线形态虽然不常见,但是带有一定上下影线的非标准抱线很常见。标准抱线的见底信号非常明确,非标准抱线信号也很明确但是还要区别看待,在运用的过程中,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第一、右边的阳线一定要放量。这个放量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绝对放量,另一个就是相对放量,绝对放量和相对放量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绝对放量是指换手率不能低于2%,低于这个换手率的即使形态上符合抱线也要给予打折处理。相对放量是指这根阳线的成交量一定要大于最近5日平均成交量的2倍以上,一定是那种突然放量的感觉。
第二、右边的阳线必须是低开的,开盘价一定低于前一天的最低价,低开的幅度越大越好。
第三、右边放量阳线很有可能会包住左边的多根K线,这种情况也属于抱线,包住的K线越多越可信。
第四、最好是光头光脚的大阳线,当然也可以带有一定的上下影线,但是K线的实体部分必须要包住前面K线,也就是说,前面的K线的所有价格区间都要在右边阳线的实体之内。
第五,如果周线上或者月线上出现这样的形态,成交量如果很配合,可以确认底部真正到来,往后的任何振荡或者回调都要敢于买进。
以上五点是从纯K线角度来分析抱线的底部信号,但是笔者以前也讲过,任何形态的判断都不能离开市场行为和市场环境。在分析这些K线组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只股票本身的质地和市场热点情况,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胜算率。
最后,想说明的是,虽然最标准的抱线不经常出现,但是非标准抱线会出现的概率很大,有时往往会有骗线,为了提高准确率,抱线的形态越标准越好。如果非标准抱线出现后,次日股价继续上涨或者三天之内股价没有回到右边阳线实体的一半以下位置,基本就可以确认。读者可以细细揣摩。
我们一般很难在底部寻找到合适的个股,因为盲目地抄底往往蕴含着较大的风险。许多个股股价的下跌正是由于基本面的恶化,其股价虽然已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但业绩的下滑往往会导致股价进一步走低,因此,那些已经启动的个股中反而有较多值得参与的品种。从各类技术形态来看,有一类呈现上升三角形的图形,个股往往在经历过较长的调整后可能再度发力,其后市的上涨空间也非常可观。
寻找此类个股需要把握如下原则:首先,此类个股在前期有一定的涨幅,而后回落下跌调整,其股价保持一定的高位,前期最大涨幅应在100%以上;其次,技术形态上呈现三角形的特征,如果是周线上呈现三角形形态则更为理想,其成交虽出现一定的萎缩但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第三,盘整的时间较长,从最高到回落调整,期间盘整的时间最好是在半年左右,这样再度发力就会有较大空间。
当然,参与此类个股还需要注意其他因素,最好是该股的基本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第一轮的股价上涨只是那些先知先觉者的启动行情,而后基本面逐步清晰,股价进入调整吸引了基金等机构参与。并且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该股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股价上下波动的幅度逐步收窄,并且底部不断地抬高。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在该股发力的时候开始参与,不宜去追逐底部的位置,最好是在该股冲高后回抽确认中逐步加仓,这样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收益。
需要指出的是,技术图形仅仅是一种参考,它往往反映的是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一种变化,但如果整个市场出现了极度恶化的局面,则此类个股也不应参与。

